Tuesday, May 12, 2009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故事 (3)

老奶奶二号

这是一个爱笑的老奶奶。银白的头发和孩童般的笑容让我想起我小学最喜欢用的形容词-“和蔼可亲”。她似乎对我有种特别的好感,总在老师读我的文章的时候笑眯眯的看着我,然后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毫不吝惜得大加赞誉,总是说我的文章如何让人身临其境,触动心灵等等,经常说得我羞答答得低下头。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每次老师读她文章的时候,我也是大张旗鼓得抒发自己的感想。虽然有时候有点夸张,但她文章的确写得不错,我发言得时候还是比较理直气壮的。可惜的是这种“你夸我,我夸你”的礼尚往来不大好控制,双方兴奋起来容易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最后几节课的时候,我面对老奶奶依旧慈祥的目光,自己暗自提醒自己:“要忍住,要忍住。”

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让大家说说为什么要来上这个写作课,为什么会有写作的欲望。当时老奶奶是这样说的:在与死神打过几个招呼之后,她发现仿佛一切都不太重要了,生死的界限开始模糊;只有在她写作的时候,通过和自己的意识进行沟通,她才感到自己的存在;这种活着的感觉让她快乐。我听得有些一知半解,但依稀记得周围两三个老奶奶们都是若有所思的慢慢点头。

她的“A comfortable place”是纽约东上区70街和约克街的交界口。那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医院一条街”,得名于附近众多的医院。她的文章描述了她自从大脑手术后第一次出院的那种喜悦。她一笔带过了她的具体病情,只是说医生从她大脑里去除了一块土豆大小的肿瘤。医院里惨白的床单,沙毒水的气味,加上乏味的食物让她度日如年。某一天,医生允许她回家休养的时候,她没有等家人朋友来接她,自己就推着个小的助步器,上面挂着点滴,走上了街头。一开始她有点迷失方向,刺眼的阳光让她不知所措。虚弱的身体让每一步都变成不必要的挑战。但走着走着,一切开始变得美好,喧哗的小贩,乱按喇叭的的士,甚至连那呛鼻的香烟味道都让她感到快乐。活着真好,她自言自语道。

在描述一个行为和心理不一致的事件时,她讲述了她外婆去世的那一天发生的事情。整篇文章是以意识流的手法写的,具体描述了当时10岁的她思维的跳跃。文章开始就是她午觉醒来,发现自己在隔壁邻居格林太太家。一切显得既熟悉,也陌生。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她的思绪开始翻涌。哦,好像是我妈妈送我过来的。但为什么?为什么要送过来?奇怪,我记得她在哭?为什么妈妈突然在哭?我爸在干吗?我爸为什么抱着妈妈?我怎么突然睡在格林太太家?我讨厌别人的家,床总没有自己家的舒服。妈妈问我记不记得外婆,我当然记得。外公头发都白了,但外婆没有。外公,我想外公了。外婆的火鸡烧得很好吃,下次感恩节我再去吃。为什么格林太太这样看着我?好古怪。完了,她又要叫我吃东西了。格林太太做的东西最难吃了。她问我要不要吃东西,我真的不想吃啊。“好的,我就要土司。”我为什么要吃土司?我最讨厌吃土司了。外婆,我想外婆了。为什么妈妈在哭?我不想死。我会不会也死?外婆死了?为什么?为什么我不知道?谁也不告诉我任何东西。我死也不想吃土司。呃,这土司看上去黄黄的好恶心。吃起来更恶心。“好吃,谢谢格林太太。”我一定是疯了。我为什么要谢她?我要回家。我要妈妈。我要外婆。我不想死。我讨厌土司。我想哭。我不能哭,在别人家不能哭。格林太太看我的样子太古怪了。“我吃饱了,谢谢,我很好。”

平时我很少看意识流的文章,觉得很紊乱。但最近读了木心写的散文《哥伦比亚的倒影》,觉得还不错。这次看到同学这样写,一开始挺惊讶的。但等老师读完,发现自己很喜欢。那种天要塌下来的惊慌失措可能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得清楚。作者的世界在旋转,思绪在跳动,我作为读者能够感受得很真切。

老太太其实很有创造力。最后的作业她用剧本的形式写的,描述困在一辆的士里面2对男女对于每年游行封道路的抱怨和提议。对白非常口语化,很纽约。具体我很难在这里重述,呵呵。

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她依依不舍的向大家发言,说她是如何喜欢所有的同学和老师,她会如何怀念我们等等。唉,不知怎么了,她说着说着,我就有点眼角湿润了。“我也会想念你的。”我对着她轻轻地说。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GTR, when can we read your book? - Mich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