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7, 2010

圣诞卡

今天收到一张圣诞卡,是客户寄过来的,白白的卡片上印着几朵淡淡的雪花。可惜客户潦草的签名让我摸不着头脑,到底这是谁啊?好在对方公司的名字清楚的印在卡片上,也算有个交代吧。

我这几年好像除了客户之外,就没收到过什么圣诞卡。呵呵,想起来小时候在国内的时候,每年圣诞送卡片可都是件大事。记得初中的时候,每到圣诞节,就到处逛小店,去搜罗稀奇古怪的圣诞卡。有些台湾产的,做工精美,但挺贵的,每次也都咬着牙买下。买卡的钱,都是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所以毕竟有限。买多少张卡片,送给谁哪一张,都是精心盘算。为了在卡片上写几句俏皮话,也是殚精竭虑,搜肚翻肠的琢磨。可惜当时没有google啊。

到了圣诞节的那天,一大早乘大家都不在的时候,就偷偷的把卡片塞到同学的课桌里。等同学陆陆续续来了,自己就假装淡定的从一旁冷眼看对方打开卡片的反应。呵呵,有时候看到对方惊喜的笑容,很有成就感。

不知道是科技进步了,卡片落伍了,还是人长大了,以后再也没有这种送卡,收卡的活动了。大家都长大了也许。

Monday, December 20, 2010

美元的前途

我这几个月,在中国也好,在美国也好,都和朋友聊天,说到美元的地位。我的观点就是:美元现在暂时倒不了,因为大家还没有找到离开它之后,世界怎么运转的办法。但美元的一统天下也迟早会结束,因为各种根本的经济力量导致的。美国只占全球15%的贸易量,但占据了60%的储备货币。同时美国现在印钞机这么卖力,其他国家都看得眼红,尤其那些对美国一直有信任危机的国家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还是那个理。

美元什么时候会崩盘?这个谁也不知道。就像当年苏联解体一样,是不可想象的。在八十年代,冷战高峰的时候,谁会想到苏联帝国会解体?苏联强大的中央控制,加上恐怖的军事力量,没有正常人会在80年代末来预言90年代初苏联会解体。但1991年,苏联偏偏就是解体了。很多东西是不能预想的,但一旦发生了,带来的变化却会比想象中快很多。我觉得美元也有这个味道。诱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一旦某一天中亚的石油某国宣布用人民币开始估价石油,因为中国不久将取代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使用国,那会发生什么样的链式效应?

当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一时三刻,中国石油是用量还是无法超过美国。2007年,中国石油消耗量是7.5百万桶/日,美国大概在20.5百万桶/日。(但中国用油量差不多10年翻一翻,美国基本不动)同时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一切都是白搭。(但人民币兑换放松的大环境放在那里,就连外资银行在国内的人民币业务都开始放宽了,所以很多东西都是迟早的事情。)压垮美元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哪里?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东西。

今天在Barron's上有一篇讲述美元的文章,呵呵,和我的观点很相近,大家可以去看看。Barron's甚至认为2011年可能就标志着美元霸主地位的终结。过程也许是缓慢的,但是必然的。现在大家已经慢慢的开始发现如何不通过美元来进行国际贸易,比如中国和俄罗斯签署的直接贸易结算协议。当大家都琢磨出来怎么不用绿色的美元也能活的时候,美国人就麻烦了。反正美国人享受了这么多年的free lunch,也是时候拿饭盒开始准备打包回家了。

我们真是生活在乱世啊,太刺激了。

Saturday, December 18, 2010

Dream on

今天看到朋友链接的一个Michael Jordan的广告,勾起了我这么多年来饭乔丹的回忆。想起小时候打篮球的时候,也曾经尝试过吐舌头的荒诞。但这么多年来,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体育广告,其实是Nike的。都不记得当时几岁了,反正在深圳,我初高中吧,当时第一次听到Dream on这首歌,很激动。其实当时也不知道这是Dream on,好多年之后才知道的,反正看广告的时候就听的很过瘾。呵呵,广告里面的一句话,当时也是超级震撼:“I Dream Of / not being a Doctor”。这句话在当时的我看来,是反道德伦理的,是禁忌的,但不知为什么,就是给力,无穷给力。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如此,呵呵。

Thursday, December 09, 2010

“呆在美国的中国人都太傻逼了”

我前两天在Facebook上说过这个,然后很多在美国的朋友问我为什么?毕竟我也在美国工作的呀。没错,我先肯定一下,我首当其冲就是一傻逼。

然后,我再摘抄一段Taleb(写Fooled by Randomness的作者)在他新书里如何描述美国工作的人群们:


“They are born, then put in a box; they go home to live in a box; they study by ticking boxes; they go to what is called ‘work’ in a box, where they sit in their cubicle box; they drive to the grocery store in a box to buy food in a box; they go to the gym in a box to sit in a box; they talk about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and when they die they are put in a box,” he writes. “All boxes, Euclidian, geometrically smooth boxes.”

 “Those who do not think that employment is systemic slavery are either blind or employed,”

中国人在美国,可以说是奴隶中的奴隶。天天龟缩着,都像刘胡兰一样忠贞守着鸡肋般的一亩三分田,还提心吊胆的害怕给人砍了脑袋。工作上的压抑是深入骨髓的。是那种撒尿撒了一半,想起这个来,尿都会顿一下的那种不自在。大家逐渐放弃了追求工作上的任何快感,因为我们不敢,我们没有资格,最终我们不断告诫自己:世界就是这样的,这就是现实。

我以前也这么觉得,这就是生活,别上纲上线的,别扯鸡巴蛋。但回国以后,我突然发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比如我的一些朋友居然可以告诉我,“到了礼拜天的晚上,稍稍有点兴奋,因为明天可以上班了”。这句话,你除非给我钱,我是说不出来的。我脸皮再厚,我也说不出来。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看成自己的事业和游戏,拥有有所谓的成就感和快感,这点我也是在美国无法想象的。

好吧,有些人说,我家庭幸福,工作无所谓,赚钱糊口而已。但问题是,不管你家庭多么幸福,子孙多么满堂,家里的房子大的可以20个人跳健身操,如果你工作上压抑,你还是不开心的。因为你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总是没有工作的时间长。如果你的老板是个傻逼,天天把你当猴一样差遣,你还是一样的天天骂娘,不管你如何“家庭幸福”。

我希望追求工作上的快乐,在美国,我真的没这个本事和底气。在异地他乡,我们的根基犹如浮萍,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花钱的时候小心翼翼,因为看不见明天。国内就不一样,洗脚妹能埋怨iPhone脱销,就因为她不怵。说实在的,现在美国能享受的,国内都有。这已经不是30年前的日子。你别给我较劲,祭出什么“蓝天白云”的宝典,你丫不服就去西藏。我真觉得现在没必要像苏武牧羊一样被发配在美国。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不要求什么“闻达于诸侯”,也不求什么“金缕玉衣”,只要求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去尝试追求快乐,尝试去体验失败的辛酸,尝试去真正的活着。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美国真没什么值得继续呆下去了。当然,我的原话也很偏激,让我也道个谦,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我真认识一些真心热爱在美国生活的朋友。我祝福你们,你找到了你的乐土。以后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去追求各自的精彩。

Tuesday, December 07, 2010

经济人杂志 [Economist] 文章两篇

今天看了这礼拜的经济人杂志上的一个长篇:The danger of a rising China
不好意思,这个链接只是一个摘要,我看的是纸张版本的,网络版要付费吧。

本来一看题目就有点恶心,但读完这洋洋洒洒14页的报告(里面有7,8个板块),觉得老外其实还是挺懂中国的。里面85%都说的不错,分析中美关系的一些要点都挺好的,我很建议大家去找来看看。内容太长,我是在懒的总结了,真的,亲身去读一下吧。至于15%呢,我觉得文章里面忽略了两大块:(1)没谈到现在国内年轻人的价值观,(2)没谈到中美文化上的本质差异。

反正我一开始看题目,就挺腻味的,看完感觉还不错。强烈推荐!

另外就是这个报告,也挺有意思的,Shanghai's school students out-perform all others





不知道算是意料之中呢,还是意料之外。当然教育到底代表什么,为了什么,什么算好,什么算不好,这些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电影:老男孩

这是这部短短的42分钟的独立小电影的链接,如果你不知道这部电影的话,就点这个链接:
老男孩

虽然看之前就有朋友警告过,这片子是70后的催泪弹,属于一刀致命,一骑绝尘的那种。可惜虽有心理准备,现在刚刚看完,还是哭的一塌糊涂,手指头冰冷冰冷的。马勒戈壁的。

我一铁哥们这些年不止一次的问过我,说“十八般兵器,你丫偏偏怎么就喜欢练剑?”

对,他目光如炬,我他妈就是贱。自小出道,不知道怎么搞的就加入了剑宗,一练就是一辈子,日他的娘,我投错了胎。

这么多年,也发了无数次的毒誓,不再年少轻狂,不再傻逼冒泡,一定要金盆洗手,把曾经驰骋江湖的巨剑束之高阁。可惜功力不够,时不时夜到深处,就会手痒的出来耍一耍。

“老男孩”这个片子就是为70后剑宗弟子拍的。开头初高中的片段看起来滑稽,荒诞,却又逼真的让人窒息。小时候的日子仿佛又在眼前。学迈克尔杰克逊跳舞的那段看的已经让我眼泪打转。想起以前也是傻逼一样的和人学霹雳舞。

最后的高潮是那首歌。歌词像刺刀一样的扎在心窝里。操,眼泪就像放了学的孩子一样往外涌。岁月犹如一把刻刀,改变了我们的容貌,但是梦想呢?

我真怕了,我真的不想练剑了,我练锤还不行么?方天画戟?板砖?

但我更怕的是我哥们将来某一天又问我一遍同样的问题。

晚上早些时候和一个老朋友打电话,话筒里来了一句:“这么多年,你仿佛都没有变,还是一样棱角鲜明。”当时没在意,呵呵的一笔带过,但现在回想起来,我不寒而栗。

Sunday, December 05, 2010

纽约,又见纽约

一个月就这么一晃而过,我不得不再次回到冰冷灰暗的纽约。肯尼迪机场里一大堆唧唧歪歪的说着英语的老外,突然显得那么让人难以忍受。我仿佛从一个童话世界给踢回到了残酷的现实社会,有点措手不及。

更倒霉的是我偏偏在回国前一天开始生病。喉咙充血,疼的连续两个晚上睡不着觉。并且发烧,就觉得冷。鼻涕也像涓涓细流一样默默的流淌。坐飞机的前一天晚上我不得不去门诊部挂了1个半小时的点滴。这也是我10个月以内第一次生病。呵呵,估计是累着了。在国内的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要么工作,要么见朋友,反正睡觉时间少。加上从北京回深圳的温差太大,自己有点掉以轻心,在深圳穿着T恤就满街跑,着凉了。

这几天在家安心养病,哦,礼拜五还去了趟公司,给老美同事们尝了一下我们的阿胶枣。呵呵,我都不知道枣的英文是什么,他们问我这是什么东西,我就说是类似超级大的葡萄干。老美听的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后来我就直接叫他们吃。可惜忘说了,里面有少量枣核没有弄干净,要小心嚼。结果有两个同事吃的欢,结果四五个之后,一下子咬到个枣核,哇哇乱叫。

有几个见过世面的吃了之后就说这叫 Dates,我去维基百科一看,果然没错。记住了,枣的英语叫dates。美国是不产枣的,最大的产地是中东,中国,北非,和西班牙有些产量。呵呵,都是google上看的。

经过这些天的休息和吃药,总算康复了85%了。鼻涕顽固的还在打游击,喉咙已经乖乖的给镇压下去了,烧也没了,反正我已经很开心了。说起吃药,那我可是不含糊,什么含片,冲剂,中成药,西药,抗生素,维生素,安眠药,我一个都不能少的在吃。看来还是有些成果的。

好了,回到现实社会了,明天又要开始努力了!

Monday, November 08, 2010

昨天到了上海

我朋友让他公司的司机来接我,我感动的一塌糊涂。在去朋友家的路上,我发现上海的天居然比深圳还蓝,真没天理。路上开的车,似乎也文明点,至少懂得怎么开,没有平白无故瞎变线的。唉,在深圳看那些开车的我就来气。

到了朋友家,看到了他给我买了一张折叠床。什么都好,就是有点短。脚丫子顶着一头的铁梁。一直睡觉直挺挺的像个死人的我,开始学习“睡如弓”。结果没弄好,傍晚nap的时候就做噩梦,梦到自己的脚丫子给夹在铁把里,死活拔不出来。一身大汗。

晚上和另一个初中死党吃了顿不错的上海菜。金黄色的啤酒之间,仿佛回到了金黄色的青春年代。只是他现在胖的像只猪,我不禁心中默默的想“这是一只曾经青春过得猪呀”。

我太坏了。

敏感字

在国内上不了blogspot,感觉太不爽了,于是决定把自己的博客拷贝一份到国内的blog网站。新浪实在不喜欢,傻逼的界面加上傻逼的功能,二傻拍门,我受不了。看来看去,觉得blogbus还行,就注册了 http://gtrforever.blogbus.com

然后就开始搬家。居然超级简单,导出,导入,就搞定了。但是我发现有几篇博客发表不了,因为有所谓敏感字。好吧 ,我知道“草泥马”那篇是死定了,我认了。但这两篇居然也有敏感字,我找呀,找呀,就像蝌蚪找妈妈一样执着的找。就是找不到。

http://gtrforever.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6831.html

http://gtrforever.blogspot.com/2010/10/town.html

谁要有人能明确告诉我,到底这两个日记里,我触犯了什么敏感字,我就请吃饭。我已经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替换了无数遍,就是不行。我觉悟太低,大家帮帮忙。

Monday, November 01, 2010

Working from home

今天给纽约的同事们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就是说我又开始上班啦,大家想我干什么,就直说,别不好意思。别看我离得远,千万别当我残废,我是身残志不坚的那种。

其中一个同事回了个电子邮件,说:“You gave new meaning to working from home."

我回了一个:”Yeap, when I do things, I go all the way."

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倒时差

前天刚回来,昨天晚上10点钟睡,现在早上2点多就醒了。尝试去数窗外的星星,但找半天没找到。钟表滴答的声音,在寂静的屋子里听起来格外刺耳。像条网里的鱼一样,我在床上挣扎了一会。终于在彻底清醒以后,我溜到客厅里来上网。我小心翼翼的企图遮掩那稀稀拉拉的键盘声。顶上的节能灯散发着惨白的光芒,把客厅搞得很有万圣节的气氛。好在我爸的鼻鼾声隐约从卧室门缝里传出来,安定了我忐忑的心。时间就像凝固了,我折腾半天,才不过5点。唉哟,约好9点半的早茶,这要等多久啊。

Friday, October 29, 2010

我的第一次翻墙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说起2010年国内女性新标准,那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好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其他不说,回国的第二天,我就发现翻墙的重要性,比如说我的博客是给封的。

我发现我们公司的VPN这东西可以用来翻墙。所以现在我一开机就挂上去,给我父母一种我工作很辛苦的错觉,哈哈。但是的确是有点慢,但总比上不了强。这就是我第一次在国内翻墙了,技术含量为零,但还是挺好玩。

Tuesday, October 26, 2010

What is GTR?

这个问题好多人问过我,我解释得有点烦了,现在就一口气公开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密,呵呵,大家都省事。

其实GTR就是一款车,是Nissan Skyline GT-R的简称。90年代的时候,在日本很风行,当时的款式包括:

R32 (1990)


R33 (1995)
File:Nissan Skyline R33 GT-R 001.jpg

R34 (1999)
Nissan Skyline GTR R34 Blue

File:Nissan Skyline R34 GT-R Nür 002.jpg

R34是真正把Skyline GTR推上历史舞台的一款车。从外形上看,它方头方脑的,加上大大的屁股,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其实这个车子是4轮驱动,马力十足,弯道直线都表现良好。价钱上,很厚道,当时在日本也就大概在5-6万美金左右,和Porche的Boxter以及BMW的M3都差不多价格。然而速度可是比这两款车子快太多了。所以在日本地下的赛车圈子里很受欢迎。很多电影和卡通里面,它都会出现。

新款GTR长相变了很多,不憨头憨脑,有点阴险的样子,我不大喜欢。而且名字里把Skyline去掉了,变成Nissan GTR。可怜啊,再也没有以前的Skyline GT-R了。

R35 (2008)


R34就是我的最爱啦。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像独角兽一样,市面上太少了。只有右开的版本,所以也就日本,英国,香港有些,其他地方根本看不见。在北美更少,因为不是Street legal。它的排气不符合美国年检的标准,呵呵。我在赛车游戏里,也都是赚钱之后第一个就买R34的,然后游戏就变得简单好多。希望有一天在现实生活中搞一辆真的来玩,哈哈。

中华神兽

好几年前就看到中华神兽之草泥马,可爱的不得了。



今天网上又看到中华神兽之鲤冈鲃。不可爱,但一样笑翻。

鲤冈鲃

祖国地大物博,真好。

后天就回国了,要呆上一个月

因为工作等等的原因,突然需要回国。也好,反正年底自己本身也打算回国,很想见见家里人和飘落在各处的死党。只是临行有点仓促,昨天刚买的票,一切都有点手忙脚乱。脑子和身体都很疲劳。因为很多东西要考虑,突然感觉到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够。呵呵,看来我的大脑要升级了。

过去12年,就08年底和09年中回过两次国,呵呵,回想起来,觉得很恐怖。这两次回国的时候,每次和朋友一喝高,就有股“打死不回美国了”的冲动。去他的娘,一切推倒重来。这次回去,希望不要如此胡思乱想。喝高了,就吐好了,哈哈。

这两天纽约天气反复,我的心情也是上下颠簸。这很不像我。我总认为我是有钢铁意志的机器人。但不知道怎么了,也许是归家的思绪吧。我一直不认为我是个很贴父母心的孩子。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为他们牺牲过什么。想起来,很内疚。这次回去要好好陪陪父母。呵呵,不过也许一去北京上海,就又玩疯了,我要克制,克制,克制~~~

今天去公司,把公司远程登录的东西搞好了。很好用,就仿佛自己在公司电脑前面一样。就是希望国内的防火墙不会有什么障碍,不然就又是个大杯具。

今天有点语无伦次,呵呵。

Friday, October 22, 2010

继续说说我的衰神经历

真是屋漏逢雨,还有两件事情我很杯具。

礼拜三晚上回来晚,外面黑黑的,我还要挪车,因为明天扫街。本来预计要兜半天,谁知道很快找到空位,心中窃喜。第二天早上,出门一看,门口铺路,沥青车轰鸣,然后我的车子踪迹全无。当时眼前一黑。我马上去找工头,问他们把我车子弄到哪里去了。工头笑呵呵的问我,“树上的告示没看到么?”天哪,我晚上黑灯瞎火的,当然看不见。工头还开玩笑的说:“你看上去挺精神的,来给我们铺路吧。”当时我知道礼拜五之后我就被休假了,很自然的回了一句:“好啊,如果你不需要查我的工作许可证的话。”工头哈哈大笑:“it's a good one.”  唉,他不知道,我是dead serious的。没多久,工头查出来我车子的位置,原来他们只是拖到3个block之外,不幸中的万幸了。

然后昨天下午,我们小组的一个小伙子的ex-girlfriend来找他聊天。她也在我们公司,是Internet Strategy部门的。聊着聊着就说起我的事情,我就开始狂骂HR,说他们如何无能,其实把我弄回中国一个月,当个outsourced consultant不就可以继续工作了么?(其实我想公司给我买机票回国,呵呵)我知道这个女孩不是HR的,所以骂起来很无顾忌。但不知道为什么,我骂的时候,这个女孩就有一种很奇怪的表情。她还仔细询问怎么回事,我也懒的解释,很复杂,我觉得她肯定不懂。后来女孩走了,我和老板随口聊了两句,提到她的时候,老板说她挺漂亮的,是Jennifer的女儿。“谁是Jennifer啊?”我很疑惑。“哦,就是我们公司的Head of HR。” 老板随口答道。

我当时立马又是眼前一黑。看我脸色惨白,老板问我怎么回事。我和盘托出。他当时笑的差点翻到在地上。我问他还不然我给她写个email道歉?老板说千万别,她本来不记得你是谁,这样一来我死定了。

我现在准备去买路透六合彩。我相信人品守恒的!

被休假

最近有点衰,不对,不是有点衰,而是非常衰。

工作上首先是忙的焦头烂额。过去的4个礼拜里,我几乎天天加班,包括周末的两天。我仔细算过,我的每周工作时间没有下过70个小时,最高达到过85个小时,真是呕血。当然在好几个项目里面独当一面的感觉也很HIGH的。

前两天突然发现自己的旧工作许可证今天到期,然后新的还没续下来。中间会有一个月的空档。HR告知,我必须从payroll里消失,同时不能和公司有任何工作上的沟通。我老板当时就疯了。满地打转那种的。我也疯了,一个很大的project十一月会有演示,结果我这么辛苦的做,现在不能参加。同时另一个很大的项目,下个礼拜就会有分晓,后继的分析没我就完蛋。

我和老板这个礼拜天天执手相看泪眼,仿佛末日来临。我说:“你知道么,我不可能一辈子在你身边,你迟早要一个人的。”他眼角含泪的吼叫:“but not this fast, not this fucking Friday!”。

昨天下午,同事纷纷过来拥抱,说祝贺我成为他们身边第一个认识的 i i (illegal immigrant)。 (我解释了无数次,这个labor issues, not immigration issue,靠)有个同事还送我一瓶红酒,说来世再见,仿佛我是癌症患者。我哭笑不得。

所以,从今天起,我开始休假。我被休假一个月。

爽啊。。。。。。。。。。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Windows Phone 7 Review



AnandTech has a really in-depth Review on upcoming Windows Mobile 7 smart phones. It's actually surprisingly positive. Here are the punchlines:
(1) Best Facebook integration
(2) Perfect Zune integration ($ for $, better than Itune)
(3) Stylish UI with butter-smooth performance (feels better than iPhone!!)
(4) Standardized user experience from different phone makers
(5) Poor JavaScript performance
(6) Limited app store for now
Read it if you want.  But the article is pretty lengthy.  Here is the Final Words page for the lazy ones. :D


Gizmondo also has a review up now.  The verdict is, again, very positive.
"Windows Phone 7 is really great. A solid foundation, it's elegant and joyful. True, a lot of that greatness is potential. But if anybody can follow through on their platform, it's Microsoft. Should you buy this instead of an iPhone or Android phone though? In six months, after the ecosystem has filled out, the answer will be more clear. But right now, Window Phone is definitely an option. Considering where Microsoft was just a year ago, that's saying a hell of a lot."


However, according to Engadget, the picture isn't as rosy.  They feel that Microsoft had made a lot of improvement but still a year behind iPhone or Android.  However, they do mention many things that they like, such as unique UI and terrific Zune and XboxLive integration.  


So, are you interested in Windows Phone 7 now?

Tuesday, October 19, 2010

【足球】我印象最深的入球

加班无聊,贴一个我印象最深的足球入球:1997年,法国杯四国邀请赛上Roberto Carlos的那个任意球。呵呵,当时看得是live转播,那种震撼,真是惊世骇俗。

改头换面

写了六年的blog,一直是土了吧唧的界面。而且一直不会如何连接朋友的blog,呵呵,土的掉渣。终于决定要改变一下,起码要琢磨出来如何添加链接。当然,我也就是换了一个blogspot的template,但也是着实费了点功夫。现在的看上去好看点,不过我对我的审美还是不大放心,非常有弄巧反拙的可能,哈。

可惜的是以前的很多文章,因为字体颜色的问题,现在几乎没有办法看。我要好好花点时间弄一下,烦死了。

最近突然决定要把blog弄得有点生气,有点新气象。呵呵,就当宠物一样的养起来。

P.S. 其实是写了7年,2004 到2010,可惜我不会算术。晕死~~

Monday, October 18, 2010

这个新闻看的我超级无语

前几天看到这个新闻,马上崩溃。

Pope害怕别人confuse reality and fiction???

我的娘啊, isn't that Pope's job?  教廷这么多年来的任务就是来confuse reality and fiction啊。现在科技进步,教皇害怕了?  真是雷死人啊。

这不禁让我想起“疯狂的石头”里面,道哥在那里埋怨:“这什么素质啊?”

Sunday, October 10, 2010

电影观后感 - The Town


新版《盗火线》(Heat)


一句话: 如果你喜欢看Heat,你就不能错过The Town。

我超级喜欢Heat,首先是因为喜欢里面街头枪战的质感。那种警车被打的弹孔累累的样子超级过瘾。其次因为人物的刻画。里面的角色给人太深的印象。最后,我喜欢的是男女之间的微妙感情。虽然不是泰坦尼克那种帅哥美女的一见钟情,但是后来一样是难舍难弃的生死别离。

这三点,在The Town里面都再次得到充分的体现。

首先说枪战吧。里面总共有两段大规模的枪战,时间非常长。音响效果非常震撼,而且子弹的质感十足,铿锵有力,很是触动心弦,比起Heat,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说人物的刻画。我最欣赏的是Jeremy Renner。他真是气场十足啊。非常intense,从头到尾就像个炸药包,一触即发。这个角色是我看过很多片子里,最让人记得住的。Ben Affleck一改过去奶油小生的面目,言行举止上都是个彻头彻尾的波士顿爱尔兰混混。我公司几个爱尔兰后裔的小伙子,看完片子都志高气昂的,恨不得穿个"I Love Boston"的T Shirt来上班。那个FBI的警察和Heat立面的Al Pacino一样,非常拽,非常鸟,同时非常聪明,非常有经验。这个老警棍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总体而言,正反双方都是正里有反,反里有正,混作一团。

最后说说,男女感情方面,也很象Heat里Robert De Niro和那个女孩的感情。开始很平淡,但后来发现对方是自己想要在一起的人。最后女主角在FBI监视下和Ben Affleck打电话的一段,也和Heat里面Ashley Judd打电话那一段异曲同工,呵呵。

总体而言,这是个很过瘾的片子,当然,前提是你要喜欢Heat。如果你不喜欢Heat,你估计不会喜欢The Town。(不过我无法想象为什么不喜欢Heat,呵呵)。

Saturday, October 09, 2010

小ball

中国人擅长弄小ball,什么乒乓球,羽毛球一直都是牛人辈出。貌似现在桌球也开始牛逼,新浪上动辄就来个美女桌球手照片,很让人看得心烦意乱。

比如王家村有个小ball,就是个牛人。他的早期作品《绿毛水怪》,短短的,但已经迷倒无数帅哥美女,包括我和李银河。后来的作品更是摧枯拉朽,天马行空,处处泛滥着自由的光辉,美丽不可逼视。所以今天也有“男人不可不读”其作品的说法。

但刘家村也有个小ball,更是牛气冲天。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真的有ball。世界上的男人,真正有ball着,少之又少。当下很多热血青年,口上豪气万千,“杀日伐美,灭台除虏”,哇呀呀,但一去医院,才发现脑子和裆下都是空空无物。刘家这位,ball虽小,但有之。昨天居然还得了个白鸽子奖,天下哗然。热血青年们开始愤怒了,就算你有ball,你凭什么能拿白鸽子奖?

殊不知从古至今,白鸽子奖一直就等同于球奖。不管是谁,不管什么立场,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拿过白鸽子奖,毫无例外的都是有球之人。(但估计如果把名字真变成球奖,没人愿意上去领奖了,多难听啊。)众多获奖人物的对错功过,很多时候在现在是无法评价的,但有没有球,大家还是可以看得清楚的。对于刘家村这位,他拿奖,毫无问题,因为他有球!不服,你也做做他做过的事情。

我很兴奋,毕竟中国人也是有球的。

截拳道的勇气

因为一直都是李小龙的忠实fans,总对截拳道很感兴趣。最近终于在唐人街附近发现了一个可以学习截拳道的武馆,而且发现武馆师傅的师傅的师傅就是李小龙,二话不说,交钱入会。

昨天晚上去上课,学的是如何在地上和人缠斗,超级辛苦,好不容易熬到下课,已经累的腿肚子打软,结果在地铁上不禁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朦胧中突然被人拍醒,睁眼一看,居然是个块头不小,但衣着破烂的黑人来要钱。我当时就没好气,没见过带有肢体接触的来要钱。我就说“你别碰我。”

想不到这个黑人看着我,居然一手摊开要钱,另一只手又碰了我一下,明摆着挑衅。

要是以往的我,估计就觉得犯不上了,给个一块钱了事。但我昨天晚上就不爽,觉得这也太过分了,欺负中国人啊。我差点来了一句:“我读书少,你不要欺负我。”

不过估计他听不懂中文,结果我用英语很镇定的一字一字的说:“If you touch me one more time, I'm gonna punch you!”

然后我就盯着他看。

他也盯着我看。

接下去的5秒,仿佛无限久远。其中我脑海里就开始回忆我学过的那些咏春招式。不知道怎么了,我很淡定的坐着,一点也不害怕。

终于,对方的视线从我身上飘走。他不知所谓的哼了两下,就缓缓的走开了。

当时感觉真是爽死了!

Friday, June 25, 2010

How to Dive in Soccer

世界杯的三国杀版本 (转载)

太可怕了,郭嘉队每被进一个,就可以多上场两名球员!

太可怕了,刘备队每被罚下两人,就可以吹掉对手一个进球!

太可怕了,吕布射点球门将要扑两次!

太可怕了,魏延罚进了一个点球,不仅自己得一分,对方还少了一分!

靠,黄盖队踢了三个乌龙以后,上了 20个球员!

太可怕了,赵云可以把手当作脚用,把脚当作手用!

许褚队员光身子射门进一球算两分

太可怕了,张角在完成一次扑救后,可以要求裁判随机选择观众,如果他的衣服是黑的,那么对方算被攻入两球!

太可怕了,孙尚香脱件衣服,她们就多了两人!

太可怕了,庞统队输了一场之后居然还可以重赛一场!

太可怕了,夏侯渊脚上没球也能射门,射完后把裤子一脱,还可以再补一脚!!

太可怕了 曹操队丢一个球之后马上储备一个点球

太可怕了,于吉队可以随便蒙住一个队员的脸,然后问我们信不信那是曾轶可!

太可怕了,司马每丢一个球就可以从对方场上策反一个队员!

太可怕了,马超在每次准备射门之时,可以要求裁判随机选择观众,如果他的衣服是红的,就要把守门员拖走!!

太可怕了,穿了偃月刀牌球鞋的球队可以在点球时不停罚点球,直到罚进为止!

太可怕了,吕蒙只要不射门,就一直可以上球员

Wednesday, June 16, 2010

The Paradox of Contemporary Populist Conservatism

The following is a paragraph from the book "First as Tragedy, then as Farce", a book about philosophy, politics, economy, and capitalism. This particular paragraph, which I've broken into several smaller paragraphs for easier reading, talks about how populist conservatives are voting themselves into economic ruin, something that I've noticed but never understo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omas Frank aptly described this paradox of contemporary populist conservatism in the US: the economic class opposition (poor farmers and blue-collar workers versus lawyers, bankers, and large companies) is transposed or re-coded onto the opposition of honest, hard-working Christian Americans versus the decadent liberals who drink lattes and drive foreign car, advocate abortion and homosexuality, and mock patriotic sacrifice and simple "provincial" ways of life, and so forth.

The enemy is thus perceived as the "liberal" elite who, through federal state intervention -- from school-busing to legislating that Darwinian theory and perverted sexual practices be taught in class -- want to undermine the authentic American way.

The conservatives' main economic demand is therefore to get rid of the strong state which taxes the population to finance its regulatory interventions; their minimal economic program is thus:"fewer taxes, fewer regulations."

From the standard perspective of the enlightened and rational pursuit of self-interest, the inconsistency of this ideological stance is obvious: the populist conservatives are literally voting themselves into economic ruin.

Less taxation and deregulation means more freedom for the big companies who are driving impoverished farmers out of business; less state intervention means less federal help for small businessmen and entrepreneu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is book is published in 2009 that discusses current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risis from a structural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I am only 20% into it and already enjoyed it enormously. You may want to check it out too.

Monday, May 17, 2010

感动

因为喜欢“枪火”,所以一直都想看它的姊妹篇“放逐”。前几天终于圆了愿。看完之后仿佛回到了遥远的高中时代,第一次看“英雄本色”的时候。看完同样的唏嘘短叹,老泪纵横(不对,当时应该是少泪纵横吧),并且摩拳擦掌的围着家里的咖啡桌踱步,准备上刀山下火海,就差一个大哥的电话了。可惜这些年来,没有什么大哥来过电话。我做过最豪气的事情可能就是帮人搬家了。

因为看过“枪火” 等其他老杜的片子,“放逐”里的枪战场面,尽管冷艳,但并没有石破天惊的新奇感。有些场面,由于那种近乎神话的枪法,反而让人感到有点虚幻。但这不影响我的血液向头上涌。影片一开始的时候,澳门小巷,葱郁的大树下,四个有着历史的杀手们,各自盘算着,静静的等待着主角的归来。这种古龙般的开局一下子让我兴奋异常。一通紧凑的枪战之后的那顿共餐,更是血腥里的温馨,苦难中的甜蜜。慢慢的,我开始了解到这五个人背后的故事。他们的友谊开始渗透在屏幕的每一个角落。到片子最后,大家一起放弃到手的荣华富贵,在狂笑中走进决战的酒店大堂,我已经感动的要崩溃了。当屏幕变黑,字幕打上来的时候,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天地豪情,无出其右。

到底是什么东西(或元素)让我如此感动?我静下心来,根据我以前看过的这么多电影,仔细回忆了一下那些感动瞬间。我突然会心一笑,我得到它了!(I got it!)

用最简明的话来说:让我感动的都是那些狗拿耗子,却不幸牺牲的故事。

这些感人电影的高潮,都是围绕着一件主角们不用做,也犯不上的事情,是那种主角们完全可以从容脱身,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人会说什么的事情。也许是让自己可以安心,也许是原则上的问题,也许是一种牵挂,也许是一种情结,也许是由于儿时的记忆,反正主角们偏偏就喜欢多管闲事。往往都是戴着墨镜叼根烟,不顾万贯家财和香车美女,来一句:“Fuck it, let’s do this!”,然后义无反顾的参与了进去。牺牲的结果似乎是必然的,因为这些耗子往往都是神通广大的耗子,连原本应该抓耗子的猫都不敢抓,抓也抓不住的那种耗子。勇敢的神犬们,最后也都弄得玉石俱焚。然后我的眼泪就哗哗的流。

Monday, April 26, 2010

Fantastic Article on NYTimes about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The article explains some basic ways people mis-use 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It even helps me understand Texas Hold'em better.  If you are as nerdy as I am when it comes to math and statistics, you should not miss this one!

Thursday, April 08, 2010

Fortune Cookie

昨天中午和一朋友出去吃饭。买单的时候,俩人顺手拆了Fortune Cookie。然后双方一交流,就开始狂笑。

原来“学中文”的那面字条上,
他的写着:“我需要钱”
我的写着:“我有钱”

照片可惜不清楚,凑合着看吧。:D


Friday, February 19, 2010

杯具人生

前两天,在公司里上一个关于diversity的培训,聊到70年代的时候,讲课的人来了一句:“40年前的时候。。。。。。。

我当时就咯噔一下。40年前?说错了吧?30年前吧。我很鄙视的看了讲课的人一眼。

突然我大梦初醒般呆了。靠,真的是40年前!!!!!!!!

人生就像黄昏下菜市场买的猪肉,回家在灯光下仔细一看,突然变得缺斤少两。我头昏目眩,几乎当场就老泪纵横。

杯具啊~~~~

Tuesday, February 16, 2010

可怕的CAT - 写在考过GMAT之后

2010213日,虎年的第一天,我也虎虎生威的第二次走进GMAT的考场。惨淡的日光灯下,我斗志昂扬。由于能量饮料喝的太多,我的心蹦蹦的跳,手微微的抖,头皮都有点发麻。
作文还比较顺利,写分析论点那篇,我就当我在和人辩论吵架,你凭什么说。。。?你又凭什么说。。。呢?写观点那一篇,我就当我在写blog,胡说八道一通。一小时飞快地过去了,我渐入佳境。
数学我很顺利,嘴角带着笑,提早20分钟就做完了。我赖在里面不出去,觉得早出去就亏了。后来实在要上厕所,才依依不舍的进入中场休息。
5分钟之后到了verbal,我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的做了前面10道题,似乎不错,然后慢慢开始加速,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突然在25-30道题这一段,我连续遇到了好几道超级难的逻辑题。我逻辑其实是verbal里最有把握的,练习的时候,逻辑题基本上都不错。但连续几个我从来都没见过的难题,弄得我非常难受。想多花点时间考虑,但又怕打乱节奏,后面做不完题目。那时候我坐的椅子也开始感觉很古怪,我不得不在椅子上左右扭动来寻找最佳点。好不容易便秘般熬到第35题,题目开始变得非常简单。我又一次开始呼吸急促,心想坏事了,肯定刚才答题答错了很多,现在一下就跌倒低分题了。椅子又开始变得很不舒服,我继续像条蛇一样扭动着。
我做完最后一题的时候,还有2分钟剩下来。由于后面几道题目非常简单,我觉得750的目标没戏了。这就是杯具的人生啊,我自己和自己说。算了,没办法,走吧。我点了结束。几个屏幕之后,成绩出来了。我一看,750!!!!!当场几乎脑溢血。操,我真NB!” 我很坚定的点了一下头。到门口去拿成绩单,打印成绩的黑人大哥看了一眼,来了句:这成绩很牛啊。我倒吸一口气,又看了一眼,没错,的确是750,定了一下神,回了一句:“I know.”
CAT是可怕的。GAMT就是CAT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它的概念很简单,就是题目之间是path-dependent。下一道题是根据上一道题的对错与否决定的。答对了,下一道题难度提升;答错了,下一道题难度下降。
GMAT是我第一次面对CAT,也是第一次体会到CAT的邪恶。由于CAT的存在,GMAT从学术的考试变成一种综合人生的考试。考验的是你如何应付压力,如何分配时间,和如何控制情绪。这都是传统的笔试无法体验的。
由于题目难度可以变得越来越高,考试能够通过测量你的breaking point来了解考生的真实能力。换句话说,考试的设计就是要来break你的。不管你准备的如何充分,你一样会被打倒。考生的区别无外乎什么时候被打倒,但打倒的命运是必然的。尤其对于我这种所谓的好学生(从小到大考试里被打倒的次数很低的这类),这种考试非常难对应。连续遇到不止所措的难题的时候,我很难放弃任何一道题。我第一次考得不好(690),就是这样。我甚至数学有三道题都没做完,因为我在某一道超级难的题目上用了大约15分钟,也就是在不到3%的题目上用了20%的时间。那是致命的。
这种被打倒的感觉是让人窒息的。不知所措是最贴近的描述。CAT下的考试,如果你觉得很舒服,你肯定分数很低。但不管你怎么努力学习,你总会在某些题目上被彻底打倒,所以每次考试感觉都很不舒服。这和测血压很象,缠在手臂上的带子越来越紧,很不舒服,然后开始放松,最后的平衡就是你的血压。我考完和我一个朋友聊天,他是GRE考过笔试满分的狂人。他后来又考了一次CATGRE,他说最后verbal的四道类比题,他完全不知所云。单词还都不是很长的那种类似恐龙名字的东西,而都是4个字母的短小精悍的单词,但他就偏偏从来没见过。连续4题,让他都要疯了。结果他verbal 790 (800满分)。换句话说,他算是挺到最后才被break的了。
所以考CAT考试的秘诀就是要逆来顺受的习惯被电脑打败。高分并不表示你需要答对所有的题。一旦你可以做到败不馁,同时能够果断放弃某些题目的时候,你就得道了。
很庆幸,我可能以后一辈子都不用再考什么标准化的CAT考试了。谢天谢地。希望我的考试感想能够帮到以后的人们。

《Pusher》三部曲


黑帮嘛,顾名思义就是黑乎乎看不清楚的东西,这对于好奇心比较重的我而言,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从小到大,有关黑社会的电影我就就没少看。香港的有《英雄本色》《蛊惑仔》《无间道》等系列,美国的有《美国往事》《教父》《Goodfellas》《Casino》等经典,反正我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消化吸收了。

看完两地的电影之后,反应还是不大一样。 看完香港的黑社会片子,我就有加入黑社会的冲动。太帅了!里面都是帅哥美女,走路都是慢动作带特写的。叼根烟,双抢出击,杀人如麻。弄得我从小就特别想拿块板砖,偷渡去香港创业。 看完美国的这些黑社会片子呢,我不得不考仔细琢磨一下到底自己是不是黑帮的料。黑帮里面要混的体面不大容易。要讲究家庭背景,讲究经济实力,讲究人际关系,讲究心狠手辣,反正技术含量很高,而且还是世袭制的。

今天看完了丹麦的《Pusher》系列,那感觉可更不一样了。 我是打死也不当黑社会的混混的了!


Pusher I》讲述的是一个中级混混Frank的故事。Frank是分销毒品的,从上家进货,然后赚个价差为生。但由于一次被他当时的搭档Tony出卖了(Tony也是给警察逼的),欠的钱还不起,最后满盘皆输。


Pusher II》讲述的是一个初级混混Tony的故事;若干年后他从监狱里出来,Frank早就不在了(也许死了,也许远走他乡了),他找他爸爸Duke干活。他爸爸干的是偷车生意,但从来不喜欢Tony这个干什么都不行的没用家伙。Tony到处被人看不起,尽管他光光的脑袋后面tatoo了大大的"R E S P E C T“几个字。最后他也是被迫远走他乡。


Pusher III》讲述的是一个高级混混Milo的故事。他表面上是个餐馆的老板,实际是个比较高端的毒品分销商。第一集里的Frank当时也是从他那里进货的。但他也是压力重重,女儿25岁生日那天,又被人陷害给了一批假的摇头丸,一切矛盾就此爆发。


这三部片子其实互相没有很紧密的联系,但三个主角都是当地的地下社会生态系统里的一部分。从低到高,电影很清晰的展现了黑社会的丛林法则:不管你的地位如何,你每天在push别人,每天也同时被别人push。(这一点和自然界很接近:哪怕象狮子这种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每天的生存都是挣扎。)每个人都有个零界点,一旦给push过了,那就是大家一起毁灭。 


当混混太累了,每天都是在各种妥协中度过。(这个和我们白社会的日子没什么两样。)你的客户可以push你,你的亲人可以push你,你的债主可以push你,欠你钱的都可以push你。日子真的没法过。杀个人吧,还要亲力亲为的收拾,面对臭不可闻的内脏;偷辆车送人吧,还给别人骂无脑,因为法拉利里面有全球定位的芯片;一手养大,要什么给什么的女儿还能和自己叫板。哎,走江湖其实就是没有社保的蓝领活。 这也许才是最真实的黑社会。和我们每天面对的社会一样,它充满了无奈和痛苦。只不过他们可能更糟糕一点,因为缺乏信用体系和保障制度。


算了,我还是继续从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