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7, 2010

圣诞卡

今天收到一张圣诞卡,是客户寄过来的,白白的卡片上印着几朵淡淡的雪花。可惜客户潦草的签名让我摸不着头脑,到底这是谁啊?好在对方公司的名字清楚的印在卡片上,也算有个交代吧。

我这几年好像除了客户之外,就没收到过什么圣诞卡。呵呵,想起来小时候在国内的时候,每年圣诞送卡片可都是件大事。记得初中的时候,每到圣诞节,就到处逛小店,去搜罗稀奇古怪的圣诞卡。有些台湾产的,做工精美,但挺贵的,每次也都咬着牙买下。买卡的钱,都是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所以毕竟有限。买多少张卡片,送给谁哪一张,都是精心盘算。为了在卡片上写几句俏皮话,也是殚精竭虑,搜肚翻肠的琢磨。可惜当时没有google啊。

到了圣诞节的那天,一大早乘大家都不在的时候,就偷偷的把卡片塞到同学的课桌里。等同学陆陆续续来了,自己就假装淡定的从一旁冷眼看对方打开卡片的反应。呵呵,有时候看到对方惊喜的笑容,很有成就感。

不知道是科技进步了,卡片落伍了,还是人长大了,以后再也没有这种送卡,收卡的活动了。大家都长大了也许。

Monday, December 20, 2010

美元的前途

我这几个月,在中国也好,在美国也好,都和朋友聊天,说到美元的地位。我的观点就是:美元现在暂时倒不了,因为大家还没有找到离开它之后,世界怎么运转的办法。但美元的一统天下也迟早会结束,因为各种根本的经济力量导致的。美国只占全球15%的贸易量,但占据了60%的储备货币。同时美国现在印钞机这么卖力,其他国家都看得眼红,尤其那些对美国一直有信任危机的国家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还是那个理。

美元什么时候会崩盘?这个谁也不知道。就像当年苏联解体一样,是不可想象的。在八十年代,冷战高峰的时候,谁会想到苏联帝国会解体?苏联强大的中央控制,加上恐怖的军事力量,没有正常人会在80年代末来预言90年代初苏联会解体。但1991年,苏联偏偏就是解体了。很多东西是不能预想的,但一旦发生了,带来的变化却会比想象中快很多。我觉得美元也有这个味道。诱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一旦某一天中亚的石油某国宣布用人民币开始估价石油,因为中国不久将取代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使用国,那会发生什么样的链式效应?

当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一时三刻,中国石油是用量还是无法超过美国。2007年,中国石油消耗量是7.5百万桶/日,美国大概在20.5百万桶/日。(但中国用油量差不多10年翻一翻,美国基本不动)同时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一切都是白搭。(但人民币兑换放松的大环境放在那里,就连外资银行在国内的人民币业务都开始放宽了,所以很多东西都是迟早的事情。)压垮美元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哪里?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东西。

今天在Barron's上有一篇讲述美元的文章,呵呵,和我的观点很相近,大家可以去看看。Barron's甚至认为2011年可能就标志着美元霸主地位的终结。过程也许是缓慢的,但是必然的。现在大家已经慢慢的开始发现如何不通过美元来进行国际贸易,比如中国和俄罗斯签署的直接贸易结算协议。当大家都琢磨出来怎么不用绿色的美元也能活的时候,美国人就麻烦了。反正美国人享受了这么多年的free lunch,也是时候拿饭盒开始准备打包回家了。

我们真是生活在乱世啊,太刺激了。

Saturday, December 18, 2010

Dream on

今天看到朋友链接的一个Michael Jordan的广告,勾起了我这么多年来饭乔丹的回忆。想起小时候打篮球的时候,也曾经尝试过吐舌头的荒诞。但这么多年来,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体育广告,其实是Nike的。都不记得当时几岁了,反正在深圳,我初高中吧,当时第一次听到Dream on这首歌,很激动。其实当时也不知道这是Dream on,好多年之后才知道的,反正看广告的时候就听的很过瘾。呵呵,广告里面的一句话,当时也是超级震撼:“I Dream Of / not being a Doctor”。这句话在当时的我看来,是反道德伦理的,是禁忌的,但不知为什么,就是给力,无穷给力。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如此,呵呵。

Thursday, December 09, 2010

“呆在美国的中国人都太傻逼了”

我前两天在Facebook上说过这个,然后很多在美国的朋友问我为什么?毕竟我也在美国工作的呀。没错,我先肯定一下,我首当其冲就是一傻逼。

然后,我再摘抄一段Taleb(写Fooled by Randomness的作者)在他新书里如何描述美国工作的人群们:


“They are born, then put in a box; they go home to live in a box; they study by ticking boxes; they go to what is called ‘work’ in a box, where they sit in their cubicle box; they drive to the grocery store in a box to buy food in a box; they go to the gym in a box to sit in a box; they talk about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and when they die they are put in a box,” he writes. “All boxes, Euclidian, geometrically smooth boxes.”

 “Those who do not think that employment is systemic slavery are either blind or employed,”

中国人在美国,可以说是奴隶中的奴隶。天天龟缩着,都像刘胡兰一样忠贞守着鸡肋般的一亩三分田,还提心吊胆的害怕给人砍了脑袋。工作上的压抑是深入骨髓的。是那种撒尿撒了一半,想起这个来,尿都会顿一下的那种不自在。大家逐渐放弃了追求工作上的任何快感,因为我们不敢,我们没有资格,最终我们不断告诫自己:世界就是这样的,这就是现实。

我以前也这么觉得,这就是生活,别上纲上线的,别扯鸡巴蛋。但回国以后,我突然发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比如我的一些朋友居然可以告诉我,“到了礼拜天的晚上,稍稍有点兴奋,因为明天可以上班了”。这句话,你除非给我钱,我是说不出来的。我脸皮再厚,我也说不出来。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看成自己的事业和游戏,拥有有所谓的成就感和快感,这点我也是在美国无法想象的。

好吧,有些人说,我家庭幸福,工作无所谓,赚钱糊口而已。但问题是,不管你家庭多么幸福,子孙多么满堂,家里的房子大的可以20个人跳健身操,如果你工作上压抑,你还是不开心的。因为你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总是没有工作的时间长。如果你的老板是个傻逼,天天把你当猴一样差遣,你还是一样的天天骂娘,不管你如何“家庭幸福”。

我希望追求工作上的快乐,在美国,我真的没这个本事和底气。在异地他乡,我们的根基犹如浮萍,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花钱的时候小心翼翼,因为看不见明天。国内就不一样,洗脚妹能埋怨iPhone脱销,就因为她不怵。说实在的,现在美国能享受的,国内都有。这已经不是30年前的日子。你别给我较劲,祭出什么“蓝天白云”的宝典,你丫不服就去西藏。我真觉得现在没必要像苏武牧羊一样被发配在美国。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不要求什么“闻达于诸侯”,也不求什么“金缕玉衣”,只要求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去尝试追求快乐,尝试去体验失败的辛酸,尝试去真正的活着。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美国真没什么值得继续呆下去了。当然,我的原话也很偏激,让我也道个谦,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我真认识一些真心热爱在美国生活的朋友。我祝福你们,你找到了你的乐土。以后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去追求各自的精彩。

Tuesday, December 07, 2010

经济人杂志 [Economist] 文章两篇

今天看了这礼拜的经济人杂志上的一个长篇:The danger of a rising China
不好意思,这个链接只是一个摘要,我看的是纸张版本的,网络版要付费吧。

本来一看题目就有点恶心,但读完这洋洋洒洒14页的报告(里面有7,8个板块),觉得老外其实还是挺懂中国的。里面85%都说的不错,分析中美关系的一些要点都挺好的,我很建议大家去找来看看。内容太长,我是在懒的总结了,真的,亲身去读一下吧。至于15%呢,我觉得文章里面忽略了两大块:(1)没谈到现在国内年轻人的价值观,(2)没谈到中美文化上的本质差异。

反正我一开始看题目,就挺腻味的,看完感觉还不错。强烈推荐!

另外就是这个报告,也挺有意思的,Shanghai's school students out-perform all others





不知道算是意料之中呢,还是意料之外。当然教育到底代表什么,为了什么,什么算好,什么算不好,这些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电影:老男孩

这是这部短短的42分钟的独立小电影的链接,如果你不知道这部电影的话,就点这个链接:
老男孩

虽然看之前就有朋友警告过,这片子是70后的催泪弹,属于一刀致命,一骑绝尘的那种。可惜虽有心理准备,现在刚刚看完,还是哭的一塌糊涂,手指头冰冷冰冷的。马勒戈壁的。

我一铁哥们这些年不止一次的问过我,说“十八般兵器,你丫偏偏怎么就喜欢练剑?”

对,他目光如炬,我他妈就是贱。自小出道,不知道怎么搞的就加入了剑宗,一练就是一辈子,日他的娘,我投错了胎。

这么多年,也发了无数次的毒誓,不再年少轻狂,不再傻逼冒泡,一定要金盆洗手,把曾经驰骋江湖的巨剑束之高阁。可惜功力不够,时不时夜到深处,就会手痒的出来耍一耍。

“老男孩”这个片子就是为70后剑宗弟子拍的。开头初高中的片段看起来滑稽,荒诞,却又逼真的让人窒息。小时候的日子仿佛又在眼前。学迈克尔杰克逊跳舞的那段看的已经让我眼泪打转。想起以前也是傻逼一样的和人学霹雳舞。

最后的高潮是那首歌。歌词像刺刀一样的扎在心窝里。操,眼泪就像放了学的孩子一样往外涌。岁月犹如一把刻刀,改变了我们的容貌,但是梦想呢?

我真怕了,我真的不想练剑了,我练锤还不行么?方天画戟?板砖?

但我更怕的是我哥们将来某一天又问我一遍同样的问题。

晚上早些时候和一个老朋友打电话,话筒里来了一句:“这么多年,你仿佛都没有变,还是一样棱角鲜明。”当时没在意,呵呵的一笔带过,但现在回想起来,我不寒而栗。

Sunday, December 05, 2010

纽约,又见纽约

一个月就这么一晃而过,我不得不再次回到冰冷灰暗的纽约。肯尼迪机场里一大堆唧唧歪歪的说着英语的老外,突然显得那么让人难以忍受。我仿佛从一个童话世界给踢回到了残酷的现实社会,有点措手不及。

更倒霉的是我偏偏在回国前一天开始生病。喉咙充血,疼的连续两个晚上睡不着觉。并且发烧,就觉得冷。鼻涕也像涓涓细流一样默默的流淌。坐飞机的前一天晚上我不得不去门诊部挂了1个半小时的点滴。这也是我10个月以内第一次生病。呵呵,估计是累着了。在国内的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要么工作,要么见朋友,反正睡觉时间少。加上从北京回深圳的温差太大,自己有点掉以轻心,在深圳穿着T恤就满街跑,着凉了。

这几天在家安心养病,哦,礼拜五还去了趟公司,给老美同事们尝了一下我们的阿胶枣。呵呵,我都不知道枣的英文是什么,他们问我这是什么东西,我就说是类似超级大的葡萄干。老美听的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后来我就直接叫他们吃。可惜忘说了,里面有少量枣核没有弄干净,要小心嚼。结果有两个同事吃的欢,结果四五个之后,一下子咬到个枣核,哇哇乱叫。

有几个见过世面的吃了之后就说这叫 Dates,我去维基百科一看,果然没错。记住了,枣的英语叫dates。美国是不产枣的,最大的产地是中东,中国,北非,和西班牙有些产量。呵呵,都是google上看的。

经过这些天的休息和吃药,总算康复了85%了。鼻涕顽固的还在打游击,喉咙已经乖乖的给镇压下去了,烧也没了,反正我已经很开心了。说起吃药,那我可是不含糊,什么含片,冲剂,中成药,西药,抗生素,维生素,安眠药,我一个都不能少的在吃。看来还是有些成果的。

好了,回到现实社会了,明天又要开始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