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06, 2005

话说“抵制日货”(3)

(3)经济上的打击有足够杀伤力,可以迫使日本政府改变目前的某些认识和做法

第三个假设的成立要分五个步骤来实现:(1)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日本企业和民众必须强烈的感受到在华业务上的损失,(2)这些企业和民众必须意识到这些损失归咎于“抵制日货”运动,(3)这些企业和民众还要意识到这场运动的起因是由于日本政府的种种不合适宜的举措(修改教科书啊,参拜靖国神社啊等等),(4)受影响企业和个人会为此向日本政府施压,寻求日本单方改善中日关系的途径,最后(5)日本政府在强大的民意面前低头,不得不改变目前的某些不合时宜的做法。

以上五个步骤应该是紧密相连的,缺少了任何一步都会导致第三条假设的崩溃。现在就让我们一步一步走走看:
(1)尽管我上次的文章里已经阐述了为什么单纯的民间抵制日货是无法对日本的整体经济带来重创的,但这并不代表日本人不会感到任何痛苦。对于替代成本比较低的日本商人来说,这场运动无疑是具有极大破坏性的。日本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第三产业和轻工业应该是首当其冲的,其中包括零售业,餐饮业,化妆品业,旅游业,和教育业等等。(其中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对中国最有好感的日本人,包括在华留学生,来中国旅游的日本游客,和中资的日本技术顾问等,反而是受打击最大的群体。)我们不妨估计25%的日本人会强烈感受到这场运动的冲击。
(2)一般而言,当日本公司中国区业务下滑的时候,CEO们都会列出一大串理由来解释,什么石油价格上扬啊,市场过度竞争啊,科技变革带来的行业萎缩啊,中国国内经济低迷啊什么的。为了保住自己饭碗,CEO们的逻辑很简单:市场上不利因素很多,就不关我的事。其实CEO也没说谎,任何业务下滑都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谁也没有办法白纸黑字的断定某种因素就是罪魁祸首。呵呵,如果你仔细看过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或者听过公司CEO在每季度的earning conference call上的发言,你就着知道我在说什么。所以那些受影响的企业和个人肯定会将经济上的损失部分归咎于这场运动,但同时我不认为所有的企业和个人会一口咬定抵制日货运动应该对所有的销售下降负100%的责。我们不妨估计85%受影响的日本人(企业)会将他们的经济损失归咎于这场运动。
(3)对于这场运动的具体起因,不同的日本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日本最近的民调显示,近半数民众认为这场运动是中国政府背后操纵的,是中国政府多年来仇日教育的必然产物。朝日新闻指出这场运动只不过是中国政府转移内部种种矛盾的一种手段。另外近半数的日本人表达了中国的同情和理解。纽约时报指出很多日本人都承认作为首相去拜访靖国神社是非常不妥当的,而且他们认为日本右翼的种种做法的确给与中国人仇恨日本人的理由。但是,这些相对友好的日本人强调日本右翼毕竟是少数。同时这场运动中的某些过激行为,包括日本驻上海大使馆遭受冲击的事件,也令这些日本人摇头。所以综合来讲,我们最乐观的估计也大约只有50%的经济损失者会感到理亏,并且埋怨自己的政府。
(4)我们也可以乐观的假设所有理亏的日本人都会向政府施压,希望政府做出改变。
(5)现在我们来看看到底日本政府会面对什么样的国内压力,到底有多少日本人会因为这场运动来谴责自己的政府。25% x 85% x 50% x 100% = 10.6%. 哪怕根据最最最乐观的估计,看来只有10%左右的日本人会因为这场运动来谴责自己的政府,而且这一计算并没有考虑任何由这场运动带来的负面报道。如果仔细考虑日方的负面报道的话,很可能日本人现在对中国的好感不是上升了,而是下降了。日本毕竟是民主制的政府,什么都是考虑民意,如果最多只有10%的人抗议的话,日本政府在真正承受的压力其实小之又小。加上小泉最近的口头道歉已经把日本国内仅有的不满呼声彻底平息,让日本进一步道歉的可能已经彻底消失。这场运动到现在为止其实已经算是功德圆满了,继续下去的话实在没有任何意义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第三条也不成立,从现在开始日本政府已经不会单方面再做出任何改变了。

当然,有些人可以说这场运动的意义不是让日本人来改变什么,而是我们要用经济的力量去惩罚日本人。但是我认为在这场运动中,我们遭受的损失其实远大于日本人。从惩罚的角度上看,我们反而是倒霉的一方。(我下次再具体说说这次运动的成本与收益,也就是最后一条假设。)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我是不建议的。

1 comment:

GTR said...

Should have written more... :-( but I've been insanely busy lately, as we are currently understaffed and different deals going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ituation should be a lot better next week as one of my colleagues is coming back from his vacation..